李婶子惊讶的道:“刚刚这玩意怎么回去的?”
周婶子也满脸惊讶,“我也没看清。”
苏壹笑着道,“只是一个小机关罢了,二位婶子再看一遍。”
苏壹再次拽动拉绳,杼梭瞬间跑到了西侧。
接着苏壹介绍道:“只要脚踩踏板,经线纬线分开,梭口正好出现在滑道出,再拉动绳子,杼梭便可以快速在两边滑行,省去了人工穿梭的时间,缩短织布效率。”
李婶子和周婶子虽然听不懂苏壹说的经线纬线和一众奇奇怪怪的名词,但却意外听懂了苏壹话中的意思。
她们二人听完苏壹的话之后,脸上全都浮现出惊讶的表情,原来还有这样的织布机。
另一边,沈从仪傍晚回家,就发现哥哥不在家里,也不在前面的铺子里,于是就问了问。
小樟惊讶的道:“东家和虎子一大早就回村,说是去改良织布机,若是晚了今夜就留在村里休息,东家没和沈哥说吗?”
沈从仪发出“啧”的一声,哥哥竟然躲自己。
凭什么(二十鱼粮加更)
哥哥竟然躲自己,这个认识瞬间让沈从仪感到心慌,但片刻后他又重归冷静。
那天晚上自己做了那么过分的事情,哥哥都没厌恶自己,只要哥哥没有厌恶自己,那自己就还有机会。
不过他还是仔细问了问小樟苏壹到底回去干什么了。
小樟也不太清楚,“东家画了一张织布机改良过的图纸,说是要回村找人做出来。”
沈从仪站在那里没动,也没说话,但小樟无端觉得背后有些发冷。
突然沈从仪笑了一下,从这个角度小樟看不到沈从仪的表情。
“哥哥是什么时候离开的?”沈从仪的声音如同一阵风一样轻。
小樟回答,“一大早就离开了。”
沈从仪点点头,“原来一大早就离开了。”
他不知道哥哥画了新图纸,不知道哥哥要改良纺织机,甚至不知道哥哥要回沈家村,他什么都不知道,但铺子里的人却知道。
小樟突然想起来一件事,“对了,今天上午张记粮行送来一张请帖,说是过两天薛老板的长孙要办百岁宴,请东家去参加。”
沈从仪沉吟片刻,决定主动出击,“我把请帖给哥哥送过去。”
这样哥哥就不得不见到自己了,等他见到哥哥,一切都好说。
小樟不不知道沈从仪怎么也要突然回沈家村,疑惑的“啊”了一声。
然后他就看见沈从仪转身去屋里里,拿出请帖便就走了。
…
这几年沈家村的粮行生意红火的很,郭氏粮行不仅倒卖粮食,还做磨面和换面生意。
郭家大儿子郭文英是个做生意的好手,这些年通过郭四叔在平安城的人脉关系,打通了几个粮行的销路,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往几个粮行定量销售面粉米粮。
郭氏粮行生意红火,苏壹赚的分红就越多,而磨坊磨粮食生产面粉的同时,还有产出麦糠和麦麸。
麦麸可以掺进细面中做出粗面来卖,但是麦糠就不行了,这玩意是小麦的外壳,根本没法食用。
但是苏壹还是发现一个新的商机,如今这个世道基本没有大规模养殖,反倒是一些富贵人家的庄子上会养殖鸡鸭鱼鹅,供给自家人吃。
正好苏壹手里有五十亩的荒田,于是他就在荒田附近弄了小规模的养殖场,这个时代通常把养殖场叫田庄。
田庄里总共也就养了几十只鸡,几十只鸭,几十只鹅,还有七八头猪。
他用低廉的价格从粮行收购麦麸和麦糠,把麦麸麦糠作为养殖牲畜的饲料。
苏壹这个养殖场的东西基本是不往外销的,如今这世道,普通人肚子里没有油水,甚至连吃饱都困难,比如出门交际或者往来送礼,通常很少送钱的,基本都是送吃的。
于是苏壹过年过节给手底下员工的节礼,还有平安府各个衙门的人情往来,基本就把养殖场的鸡鸭鹅送完了。
正好养殖场产出的肉蛋,也能日常供应自家吃,吃不完就攒起来,或者拿到集市上卖掉。
田庄头就雇佣的李婶子和二合叔,郭二合一家都是本本分分的老实人,也就虎子这孩子从小养在苏壹身边脑子机灵活泛些。
如今他们一家人都在苏壹手底下做工。
二合叔和李婶子帮苏壹看田庄,大儿子郭元如今管着墨坊,二儿子郭虎如今跟着苏壹在平安城的铺子里。
自从一家人跟着苏壹干,生活水平直线上升,前两年还在村里另起了一间青砖大瓦房。
这可让村里不少人开始眼红,但是他们再眼红也没办法,谁让他们如今惹不起苏壹呢。
苏壹虽然外姓人,但本事却不小,如今沈从仪考中举人,变成了官老爷,郭二合一家背靠官老爷,他们普通老百姓可不敢惹。
不过苏壹这人心好,给他家做工的工钱通常都结的很快,不会像其他地主老爷那